浙能集團煤電機組全面實現超低排放
央廣網杭州7月5日消息(記者陳瑜艷 通訊員朱將云)記者從浙江省能源集團公司今天在浙江紹興召開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浙能紹興濱海熱電廠1號機組超低排放裝置已在近日成功投運,浙能集團提前完成國家提出實現煤電機組超低排放的任務,成為全球首個煤電機組全面實現超低排放的大型發電集團。
據介紹,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是浙能集團率先在全球提出的新概念。浙能集團與浙江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技術”,突破了燃煤煙氣中顆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汞等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的難題,使電廠排放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優于天然氣燃氣輪機組的排放標準,是歐盟環保標準的六分之一,尤其是PM2.5脫除率可達到70%以上。
浙能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柯吉欣介紹,自2014年國內首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裝置在嘉興發電廠8號機組投運以來,至2017年6月,浙能集團共斥資50億元人民幣,完成46臺燃煤機組的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機組的總容量達到2581.7萬千瓦。其中研發生產的國產化濕式電除塵系統,使超低排放技術設備國產化率達到100%,徹底擺脫了長期以來對日本、歐美等國家的設備技術依賴。
按浙江區域測算,用煤炭發電的度電成本比用天然氣發電大約低0.25元人民幣。2016年全國煤機發電量約4萬億千瓦時,約占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二。如全國煤機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在同樣達到天然氣發電排放標準的情況下,煤機發電可比天然氣發電節約能源成本約達上萬億元人民幣。
柯吉欣說,如果超低排放技術在全球推廣應用,參照現行歐盟標準測算,每年可實現二氧化硫減排530萬噸、氮氧化物減排480萬噸,煙塵80萬噸,將對霧霾治理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表示,超低排放技術實現了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優于燃氣輪機組排放標準限值。經過權威機構驗證,該項技術達到設計要求,已在全國燃煤機組中推廣應用,推動了全國能源行業的科技進步。